查看原文
其他

校友丨百卅聚清,星光璀璨:华附1913届校友谭天度 全程见证中国革命历程

办公室综合 华南师大附中 2022-05-22

        筚路蓝缕,岭南名黉。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华附”)前身始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的广东格致书院,此后数度扩建、合并、更名。1952年,岭南大学附中、中山大学附中、广东文理学院附中、华南联大附中四校合并,定名为华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1982年更名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百卅聚清,星光璀璨。历代华附人秉承“进德修业,格物致知”的校训,遵循“以完整的现代教育塑造高素质的现代人”的办学宗旨,坚持“培养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的时代新人”的育人理念,形成“敢为人先,追求一流,崇尚卓越”的华附精神,不断引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新方向。


        值此我校建校130周年纪念庆典前夕,特辟“历届杰出校友”专栏,于媒体报道撷英,向诸君郑重推介,以砥砺后昆,盼薪火相传。


我校校史室 一瞥


谭天度(1893.4-1999.5.31),华附1913届校友,曾参与建党、建军工作。著名的三谭(谭平山、谭天度、谭植棠)之一,广州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之一,广东省最老资格、党龄最长的中共党员。



校史室中关于谭天度校友的记载


1996年,吴颖民校长带领同学们探访老校友、革命“不老松”谭天度同志,并敬献书法作品


1997年,谭天度校友回母校与初一同学们一起参加少先队活动


1999年,106岁校友谭天度应邀出席团代会闭幕式并赠送题词,表达对团员们的期望


2002年校庆日,革命先驱谭天度的雕像揭幕,吴颖民校长正在讲话(左一谭天度夫人、左三任仲夷、右一陈开枝、右二朱森林)


校史档案中记录的谭天度生平


校史档案中关于谭天度校友的报刊剪报

谭天度:广东最老资格中共党员 全程见证中国革命历程

原载于《东莞日报》,2015年08月28日


本报记者 晏聪 实习生 祈政钧/文    程永强 实习生 张嘉培/图


作为广东省资格最老、党龄最长的中共党员,享年106岁的世纪老人谭天度几乎全程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兴起与成功。他1920年开始参加革命,是中共“一大”时期的党员。大革命时期,他与周恩来、陈延年、彭湃等同志并肩战斗,参加了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

大革命失败后,他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为创建中国人民解放军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后来,面对严重的白色恐怖,他活动于香港、上海等地,坚持地下斗争。

    抗日战争时期,他是广东省委的机关刊物《新华南》半月刊的主编,参加了抗日武装斗争,参与领导并创建了东江抗日民主政权。在谭天度的儿子谭霆眼中,父亲是一个纯粹的革命战士,不管在哪一个时期,他都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受陈独秀等人影响积极宣传共产主义

从1893年在广东高明出生,到1999年去世,谭天度走过了106年的传奇人生。

 1913年,谭天度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编者注:1912年初两广优级师范学堂改办为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成为这一时期中国最早的六大著名高等师范学校之一,后经历史沿革,合并为华南师大附中)毕业,继而在多间中小学任教。1915年,中国兴起了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更使人们认识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

1917年,谭天度的族叔谭平山、族侄谭植棠到北京大学读书,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陈独秀就是他们的文科学长。在北大读书的数年间,谭平山和谭植棠不断地写信给谭天度,热情介绍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政治主张,介绍北京学生的思想动态,在来信中总是寄上大量报刊书籍,如《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等。

那时,广州也出现了一些进步报刊,这些报刊同北京的新刊物遥相呼应,极力宣扬新文化和新思想。谭天度经常在上课时趁机宣传,并和学生们讨论时政。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反帝爱国学潮。消息传来,群情激愤,谭天度和学生们一道走向街头游行,声讨卖国贼。在这一艰难的时局中,有觉悟的知识分子逐渐认识到仅靠学生的力量是不够的,于是他们开始走到工人队伍中。谭天度就是其中一员。“我们当时对工人阶级的认识是很肤浅的。但是随着运动的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开始得到广泛传播,此后我们才在思想上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谭天度在自己的文章《我所走过的五四道路》中这样回忆道。


成为最早一批共产党员曾入狱4年

1920年五六月间,谭平山在上海与陈独秀反复商议建党问题。7月,他与陈公博、谭植棠等人回到广州。谭天度就将广州地区五四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知识分子引见给谭平山等人。也是从此时起,谭天度开始参加有组织的建党活动。

同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并致信指示谭平山可以在广州建党。在谭平山的领导下,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建立。1922年5月,谭天度在广州出席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及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革命时期,他参加第一次国共合作,任广东革命政府农工商学联合会秘书长等职。

谭霆在回忆文章《我的父亲谭天度》中写道:“国民党曾想拉拢父亲做官,而且是当中央委员。那是1927年,蒋介石刚刚露出反革命嘴脸,父亲从血雨腥风的广州辗转到了武汉,见到了陈公博,陈多次劝父亲到汪精卫处工作,并说汪已同意安排父亲当中央委员。父亲回答陈说,你几年前说要建立共产党救国救民,我受了你们的影响,现在你又说要支持国民党,而我则认定只有共产党才能解放工农和建立新中国。

于是,1927年,谭天度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任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政治保卫处秘书并代处长。他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指挥机关的保卫工作,侦察敌情,制定行军、作战计划,动员群众,筹粮、筹款,行军断后等,他协助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领导进行决策。在瑞金,他布置警卫并参加了贺龙的入党仪式。

起义失败后他撤退到香港。1933年,谭天度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押至南京判刑10年。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因国民党释放政治犯,谭天度重获自由。

谭天度在香港


参与策划营救文化名人撤离港岛

谭天度出狱后,由于在狱中饱受酷刑摧残,他的身体状况非常不好,无法前往延安。于是返回老家高明,在调养身体的同时,组织青年和妇女的抗日活动。

1939年,他身体好转,赴韶关任广东省委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新华南》半月刊主编。后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简称“南委”)出现叛徒,党组织被破坏,谭天度撤离至东莞,就此参加抗日武装斗争。至1943年期间,谭天度先后担任东江军政委员会委员,惠阳大队政治委员,东(莞)宝(安)行政督导处主任等职,指导抗日救亡斗争,在与日伪军的周旋中,常来往于惠阳、宝安、新界、九龙之间。

据谭霆介绍:“香港沦陷,父亲还参与策划大批文化界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转移内地的工作,他跟我亲口说,茅盾在经转移停留东莞时,还被他请去给部队战士们讲课。”

据高健在回忆文章《怀念并肩作战的谭天度同志》里记载,“1941年,香港沦入日寇之手。某日,尹林平政委(特委书记)来到坪山镇田心村叶生伯家,召集谭天度、高健开会。尹林平还指示护送物资工作继续进行,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即将护送一批从港返回大后方的文化人士。大概1942年初,一位自称是中央派来的人找谭天度、高健谈关于接送从港返大后方一批文化人的问题。他单独和我在松林密谈,说不久有一批从港返大后方的文化人士要经过此地,要我们绝对安全接送,要保密,这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不久,南委副书记张文彬率领一批文化人到田心小学楼上住下。因事前没得到通知,那天一早,我一上楼去,一位躺卧着的人忙坐起来,问我姓名。‘对不起,我不认识你!’他自我介绍说是张文彬。他们中除了张书记和三个在港高中党员学生外,其他人为茅盾、胡风、胡绳、沈志远、戈宝权等。这批文化人谭天度可能都熟悉,他对茅盾说,这么好的机会要向你们‘揩点油’吧(即要他们讲课)。茅盾讲哲学,沈志远讲政治经济学,戈宝权讲外交知识。参加听课的有谭天度、叶锋、高健等所有领导机关的人。当时普通话听不太懂,重要地方由谭老板当翻译。”

谭霆说:“其实父亲不只是做指挥工作,他也在一线打过仗。”谭霆所说的就是发生在1942年5月中旬的铜锣径战斗。当时高健和彭沃指挥消灭了一个日军骑兵分队,谭天度和叶锋听到了铜锣径有两军交战的枪声,就派短枪队去救援。最终,抓获了日军3匹战马。“父亲把它们送给了国民党指挥部,这是给了国民党一记响亮的耳光,因为这就证明我们不是游而不打。”

抗战老兵谭天度


相关链接:


公众号ID:hsfzgd

欢迎关注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